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3:07:20
    当前位置 > 首页 > 肿瘤科普
    食管癌专题
    所属分类:[肿瘤科普]      来源: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      更新时间:2013-05-10     

    一、潮汕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区
    食管癌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可相差100-200倍以上。据史书上记载,二千多年前中国河南西部一带已有该病流行,称之为“噎膈”。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水平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从我国各地食管癌统计资料来看,虽然环境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过去30年间其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处于相对的稳定,说明其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地理分布高发病、高死亡的区域聚集于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苏北地区,四川北部,广东与福建交界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部分地区。
    粤东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根据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食管肿瘤外科70-80年代普查的资料,潮汕地区部分村镇的发病率高达1.3%以上,与河南省林县、鹤璧市等高发区接近。发病在农村多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以50-60岁为多见,高发区发病年龄较低,发病区域提早约10 年,说明高发区环境地中可能存在着较强的致癌物质。国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福建、潮州方言语系的人群中,多数祖先为黄河流域的河南和华北人。从南宋时代定居潮汕至今已七、八百年历史,其食管癌死亡率高于广州语系居民30倍,与原籍死亡率水平比较接近。仔细了解居住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与原籍有相似之处。据统计,旅居国外的华侨患食管癌也比当地居民常见,华侨中又以讲潮州方言和福建方言的人群发病最高,讲客家话其次,讲广州话者最低。表明食管癌与种族及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与苌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同时,我们在食管细胞学普查中也发现,高发区人群中食管上皮细胞增生改变者较多见,重度的增生可以转变为癌症。
    二、食管癌是怎样形成的?
    食管是一个长管状的肌性器官,它上承口咽部,向下止于胃的贲门区,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而且还存在着三处较明显的生理狭窄。食管癌是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目前对其癌变机理还未完全明了,多数资料表明食管癌的发生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多阶段过程。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不管是食管早期癌或者是中、晚期癌,其食管粘膜的非癌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表现为粘膜糜烂、上皮萎缩或上皮增生。研究也表明,食管上皮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其中15-20%最终发展成为食管癌,故认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主要的癌前病变。
    在高发区人群中,正常食管由于营养因素(如维生素B2及C等)、微量元素等的缺乏,易于引起食管炎;饮水及霉变食物中的毒素等化学因素作用,粗糙食物的长期磨损,更可能是其食管炎的发病条件。因而高发区居民的食管炎相当常见。另外,食管受到其他慢性刺激的病人,如饮酒、抽烟、口腔卫生差、食物过粗或过热、食管胃反流、上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膈疝、憩室、腐蚀性狭窄、食管环、长期不愈的溃疡糜烂等,也会引起食管的慢性炎症。从而导致食管上皮对致癌物质防御功能的降低,使食管上皮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在慢性炎症这种背景病变下,受损的食管更易被细菌及真菌侵犯,食物或饮水中的亚硝胺及毒素在局部明显增加,形成“始动因子”,使食管的薄弱环节(炎症病灶)形成癌前病变。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促进因子)持续作用于此处而发展为癌症。这就是近年来已得到公认的“癌变二阶段学说”。
    由此可见,食管癌的形成过程有着多因素的作用,并且经过一个相当于长的发展阶段。如果能够明确其发病机理,对食管癌的防治将有重要的意义。当然,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多数研究表明,接触共同的外界致癌物质似乎更为重要。
    三、如何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当今是以预防为主的年代,随着传染病的不断控制,慢性病(癌症与心血管疾病)却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表明对癌症的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恶性肿瘤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是查明病因,提高机体的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对已患癌癌患者,提高其生存率、康复率,提高生存质量。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如下。
    第一道防线是消除致癌因素,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减少患癌机会,这正是人们所期望的。从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来看,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发区的土壤中施用含钼的肥料,结果粮食和蔬菜中的钼含量增高、而亚硝酸盐相应降低。研究人员还在高发区使用核黄素等进行阻断性试验,发现应用维生素等药物能够使食管粘膜的炎症好转或消退;应用中药和维胺酯能促使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者的癌变率下降50%。人们也正在努力改善环境卫生,特别是防止饮用水污染,提供优质水,以减少各种各样的致癌因素。
    在个人方面,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改改善饮食营养是很重要的。饮食上应该注意饮水清洁,不进食霉变或被污染的食物:少吃腌制的食物;提倡营养丰富,富有维生素A、B、C以及矿物质的食物,供应更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提倡戒除吸烟、减少喝酒。进食时节要防止食物过硬、过热,不进食过快,减少食管粘膜损伤。发现有食管炎者应就医治疗。
    由于食管癌的病因仍未能明确,给其一级预防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可望在未来应用基因疗法、疫苗接种、化学预防等方法来阻断食管癌的发生。同时,注意学习肿瘤的防治知识,及时发现各种可疑的征象,及时就医检查以获得食管癌的二级预防。
    四、食管癌的早期征兆和早期诊断
    食管癌的防治关键在于“三早”,但是早期发现的食管癌仅占临床诊治的食管癌患者0.5-3%,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届中晚期。如何使更多的食管癌病人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首先应该提高警惕全民的防癌意识。据统计,90%以上的食管早期癌都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只是症状较轻微。因此,充分重视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将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从而获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早期征兆有:
    (1)吞咽梗噎感:约半数以上早期肿瘤有此症状,表现为吞咽食物进食管内似有气体阴挡食物的感觉,尤以第一口为明显。由于很多患者的“最初感觉”常驻在情绪不好时被发现,因而往往把这种征兆认为是“生气”所致。其实,只要仔细回想,在此这衫可能已以出现过这种情况。
    (2)进食时胸骨后疼痛感:近半数或中层是可有此感觉,自觉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隐隐作痛,常有较具体的疼痛部位,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或磨擦样痛。
    (3)胸骨后不适感:表现较为模糊,常感觉为“胸部不舒适”、闷胀感。
    (4)食管内异物感:常自诉在进食粗糙食物后感觉食管某处被擦伤,有异物粘附或插入感。特点是该感觉与以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
    (5)剑突下隐痛:常被误认为“胃痛”。
    以上征兆的共同特征在于进食粗硬食物时明显,症状出现后可因治疗而暂时缓解或消失,但不久又间歇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然而,少数病人可历经数年但症状无明显变化,易于延误诊断。凡有以上表现的病人,特别是高发区40岁以上男性,应主动就医。在市级以上医院,最好到肿瘤专科医院就诊,通过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常规X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可疑病例作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或/和纤维食管镜检查,大多数(90%以上)患者可得到及时确诊。如一次检查阴性,患者仍应定期就医,防止漏诊。
    五、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最佳选择
    早期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达100%,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而对于食管的早期癌肿,当然应该首选外科手术治疗。然而,临床上就诊的患者多数已达中晚期,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
    外科治疗食管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吴英恺教授于1940年首次切除食管癌成功,外科治疗的技术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完善,使手术的切除率不断得到提高,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到90年代国内食管癌切除病例已超过10万例,手术死亡率在5%以下,切除率达85-95%。中晚期食管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已达30%左右。在潮汕地区,食管癌的手术也逐步得到普及,每年的手术病例已达千余例。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自80年代至今已切除食管癌逾6000例,近十年主要并发症率在5%以下,死亡率在1%以下,5年生存率达32%左右。因而,手术治疗仍为当今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由于中晚期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仍未能令人满意,医生们将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安排综合治疗方案,应用放射治疗、药物治疗进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部分病人由于病变局晚期等原因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应该积极争取放射治疗,解除局部梗阻、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化学疗法能相对控制部分的食管癌肿,主要起着辅助治疗的作用,免疫疗法、中医药治疗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
    医务工作者正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在食管癌的治疗领域中,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案。 (陈于平 杨捷生)

Baidu
app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