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3:06:47
    当前位置 > 首页 > 肿瘤科普
    口腔、口咽癌专题
    所属分类:[肿瘤科普]      来源: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      更新时间:2013-05-10     

    在我国,口腔、口咽癌的发病率,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1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3:1。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最高峰。根据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资料统计显示,口腔、口咽癌中,最多见的是舌癌,其它的依次是牙龈癌(下牙龈癌多于上牙龈癌)、颊粘膜癌、硬腭癌、唇癌、口底癌等。
    一、发病原因
    口腔、口咽癌的病因,至今未明,但至少与下列因素有关:
    (1)化学致癌物。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口咽和肺癌已被公认。烟草中的致癌症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苯芘。嗜烟的人不仅易患口腔癌,而且在癌肿被治愈后继续吸烟,则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酒精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口咽粘膜;可损害肝脏,从而影响肝的化学解毒作用和生物转化作用;同时,大量饮酒者常出现细胞免疫的高度抑制。有资料显示,有烟、酒嗜好者,口腔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喝酒者的15.5倍。
    (2)物理致癌症因素。不合适的假牙、残根、锐利的牙嵴等与舌侧缘、颊粘膜长期摩擦引起溃疡而癌变,口腔卫生不良,常常使舌部、颊粘膜及牙龈等处有慢性炎症存在,长期的炎症刺激,再加上机械性的损伤可能成为促癌因素。根据上海的调查资料,舌癌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差于非口腔癌对照者。
    (3)生物致癌因素。有学者报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一些类型与口腔、口咽癌发生有关。
    此外,遗传、机体易感性、营养代谢障碍、种族及放射治疗也与口腔、口咽癌的发生有关。鼻咽癌放疗后,舌癌的发生率大大增高。放射性癌均在放疗区内,可发生于口腔、口咽内任何部位,潜伏期较长,约为5-32年,平均13年。
    二、临床表现
    口腔、口咽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口咽某一部位的溃疡型、外生性(乳头状型或疣状型)、浸润型肿块。肿块表面无包膜,边界不清楚,质地硬,不能移动。肿瘤生长较快,并带有较大的破坏性,常发生表面坏死、溃烂、出血,并伴有恶臭、疼痛。当其向周围浸润生长时,可以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发生功能障碍。例如:损害面神经,可造成面瘫;感觉神经受侵时,可引起疼痛、感觉迟缓或消失;损伤骨组织时,可造成牙松动或病理性骨折;肿瘤侵犯翼腭凹、颞下颌关节、嚼肌、翼内肌、颞肌等肌群时,可引起张口困难。口腔颌面部、口咽部癌肿由于语言、咀嚼、吞咽活动,常促使癌细胞早期向颌下、颏下及颈部淋巴结等处转移。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等病理分型肿瘤,则常向肺、肝、骨等转移。
    三、诊断
    口腔颌面部位于表浅部位,张口直视可见,一旦出现肿瘤,诊断一般不困难。检查手段包括临床体检、X线、CT、内窥镜、病理活检、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等。确诊则有赖于病理组织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法是钳取肿物活检,此法损伤少,简单易行。对于粘膜完整的浸润型肿块,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取肿物进行活检。对于只出现颈部转移淋巴结而原发灶隐蔽、难以发现者,则应根据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病理分型,来寻找原发灶,重点是鼻咽部咽隐窝后壁、舌根、梨状窝、扁桃体等部位,必要时可进行盲目性多点活检。
    四、治疗
    口腔、口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化疗居辅助地位。近年来,也有微波、冷冻、激光治疗口腔、口咽癌的报道。化疗与手术或放疗配合应用颇有发展前途。中晚期肿瘤趋向于手术、放疗和化疗配合应用亦表现出颇有发展前途。中晚期口腔、口咽癌趋向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口腔、口咽包括多个人体语言、进食的重要器官,手术治疗应在根治性切除肿瘤——原发灶切除,加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期选择适当的术式)——的基础上,考虑功能保全及外观修复,以较好地恢复吞咽、咀嚼、语言功能,减少对外形和美观的破坏。
    五、预防
    与全身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口腔、口咽癌的预防,已越来越引起广大肿瘤工作者的重视。预防口腔、口咽癌,除了保证营养、力戒烟酒、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外,必须强调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去除慢性刺激因素,包括不吃过烫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戒除咀嚼槟榔、烟草等不良习惯;及进处理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嵴,去除不良的假牙等。同时,应认识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知识和症状,自我监护,及时处理,减少癌变发生率。
    口腔、口咽部主要的癌前病变及治疗,介绍如下。
    (1)白斑。在口腔粘膜病中最多见,好发于颊、唇粘膜,也可出现于腭、舌、磨牙后区粘膜、牙龈、口底等处。其病因与嗜烟及机械性刺激有关。戒烟及去除刺激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白斑病的基本措施。对局限性白斑,手术、冷冻或激光治疗均有较好效果。广泛的白斑,手术较为困难,应选用冷冻或激光治疗。对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大块切除后植皮。
    (2)红斑。是出现在口腔粘膜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的鲜花色、天鹅绒样斑块状病变。好发于口底、舌腹、下牙槽嵴以及口咽粘膜,其中以舌、口底、咽侧为高危险区。红斑应一律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浸润癌的可能。
    (3)迁延不愈的创伤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在去除刺激因素,经正规的保守治疗仍不能愈合(2-4周),应进行病理活检,以排除早期癌变。
    其它口腔粘膜病如扁平苔藓、硬化性口炎等,均有一定的恶变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严密随访,定期观察。如疑有恶变的情况下,应及时活检,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总之,注意口腔卫生,戒烟、酒,定期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治疗锐利的牙嵴、不合适的假牙,警惕迁延不愈的口腔、口咽溃疡,对于不明原因的牙齿松动、张口受限,颌下、颏下、颈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是预防及早期发现口腔、口咽癌的关键。 (林建英 杨熙鸿)

Baidu
app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