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恶性肿瘤,常见的有前列腺癌,阴茎癌和睾丸癌,是一系列严重威胁着广大男性患者健康及生命的疾病,由于表现各异,我们分别加以描述。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北美、西欧和澳洲较高,在东欧、非洲、亚洲较低,在我国较少见,据上海统计资料其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32%。
在所有器官的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的表现是最独特的,它变化多端,因人而异。其最终结果也难以预料。
一、前列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性激素有关。推测是循环中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比例失调,特别雄激素的变化。有学者研究指出,前列腺癌多发生于性生活频繁和多生育的男性,在睾丸切除后的病人中很少有此病发生。也有资料显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关饮食的研究,提示进食过多脂肪发病率增高。淋球菌感染后发病率也增高。
二、前列腺癌有哪些表现?
早期前列腺癌无症状。当肿瘤增大阻塞尿路时可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以及尿失禁,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尿。晚期患者可出现腰痛、腿痛、下肢浮肿、病理性骨折、排便困难、少尿、无尿等。
三、怎样诊断诊前列腺癌?
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临床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但当前列腺癌出现自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了晚期。故对于老年男性定期普查可早期限发现较小病灶,若及时处理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80%的病人可获得诊断。前列腺癌直肠指诊表现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等。
2.酸性磷酸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但特异性不高。有学者采用免疫电泳法,可增强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3.前列腺特异抗原。目前认为诊断价值较血清酸性磷酸酶价值更高。
4.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是否增大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可插入直肠特制控头的直肠B超,诊断率更高。
5.CT和磁共振(MRI)。可较好显示前列腺的大小,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6.前列腺穿刺活检。近年来采用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准确率大大提高,对早期前列腺癌的意义。
四、前列腺癌如何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具体方案的选择要参照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肿瘤的分期,有无并发症等因素。例如70岁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恶性度低,取姑息疗法多不会因前列腺癌致死。相反如实行根治术则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还有学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转移与肿瘤体积直接相关。癌体积小于0.5cm无需治疗,>0.5cm者宜进行治疗。
近年来,由于新诊断技术不断出现,新药物、新方法不断产生,前列腺癌的预后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阴茎癌
阴茎癌在欧美地区发病率约为0.01‰。我国在50年代,发病率较高,占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的38.2-51.6%。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阴茎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据上海市1988年统计发病率为0.0034‰,仅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07%。
一、阴茎癌的病因有哪些?
阴茎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但肯定与包茎、包皮过长及包皮垢的刺激有密切关系。犹太人患阴茎癌极少,犹太人婴儿期即进行包皮环切术,回教徒的阴茎癌发病率亦低,但较犹太人略高,他们在4-9岁进行包皮环切术。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阴茎癌有关。某些性病如尖锐湿疣可能是阴茎癌的诱发因素。
二、阴茎癌有哪些表现?
阴茎癌早期龟头或包皮内板见到丘疹、湿疹、疣、小疱及溃疡等表现,初时很小,逐渐增大,一般治疗不见好转。有些患者由于包皮口狭小,早期见不到病变,患者可感到包皮内有刺痒不适,或有烧灼、疼痛等感觉。
阴茎癌晚期肿块呈菜花状且伴有特殊臭的分泌物。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
晚期全身症状可出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三、怎样诊断及鉴别阴茎癌?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一些早期阴茎癌患者则较困难,对于包茎者有时须进行包皮环切术,对可疑病变应作活组织检查或细胞学检查。
须与阴茎鉴别的疾病有:阴茎乳头状瘤、阴茎白斑、尖锐湿疣,阴茎性病等。这些疾病的表现有时与阴茎癌相似,因此出现阴茎异常表现,应马上到专科门诊会诊,近年来性病在我国死灰复燃,发病人数逐年增多,而一些人不愿到医院就诊,宁愿到一些所谓“包治性病”
的江湖游医那里,往往人财两失。
四、如何治疗和预防阴茎癌?
阴茎癌的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手术仍是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阴茎癌恶性程度较低,如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其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但若发展到晚期疗效一般不好。
关于阴茎癌的预防,目前要求每个男婴儿一律进行包皮环切,还不现实。但应大力宣传,学龄前儿童包皮过紧不能上翻者,应进行包皮环切术。
睾丸癌
睾丸癌较少见,欧美地区发病率为男性的0.02-0.063‰,东欧和亚洲国家为男性和0.01‰。但在20-35岁青壮年中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而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睾丸癌是怎样引起的?
早在1851年就有学者提出隐睾与睾丸肿瘤发病有关。以后大量临床资料亦证实,隐睾,特别是腹腔隐睾恶变率大大高于正常下降睾丸。目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异常、温度升高、内分泌失调、性腺发育不全等因素可能与隐睾癌变有关。
二、睾丸癌有哪些表现?
睾丸癌多发生于性功能最活跃20-40岁的青壮年,婴幼儿及老年极少见。
早期限症状不明显,常驻因睾丸内出现结节、睾丸癌一般不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阴囊或下腹部有拉感。大约有10%的病人首先表现为转移症状,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出现颈部肿块,肺转移时出现咳嗽、咳血或呼吸困难。5%的病人可出现乳房增大、性早熟或女性化。
三、怎样诊断与鉴别睾丸癌?
睾丸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凡青壮年男性自诉阴囊内或腹股沟有肿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全面细致的检查。
首先应检查睾丸大小、质地、透光性等,还要仔细检查锁骨上、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腹部是否有包块,下肢是否水肿,乳房是否增大,有无肺部体征等等。
其次应做相关辅助检查,如进行胸部X线照片、B超、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实验室血生化免疫测定等。
睾丸癌应与结核、鞘膜积液或精索囊肿、睾丸炎等鉴别。
四、如何治疗睾丸癌?
综合化疗对一些类型的睾丸癌有很高的疗效,但手术及放疗在睾丸癌的治疗中仍占重要地位。
以上简单描述了男性生殖系常见癌的一些特征及治疗,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尿道的恶性肿瘤、精囊腺癌等。
总之随着新诊断技术的不断出现,治疗方法的进步,男性生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要提醒广大患者注意的是不少患者由于这类疾病的特殊性,发病早期往往不好意思找医生会诊,错过了治疗良机。(刘立新 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