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23:57:53
    当前位置 > 首页 > 肿瘤科普
    白血病专题
    所属分类:[肿瘤科普]      来源: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      更新时间:2013-05-10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人体造血系统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和胸腺,其中骨髓的作用最为重要,它就像一座血液加工厂,每天生产出大量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同时,每天也有大量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被消耗。这种产出与消耗之间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当某种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去控制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正常血细胞减少,周围血细胞产生质和量的变化,即发生了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1986-1988年我国22省(市、自治区)进行了白血病的年发病率调查,总发病率 0.0276‰,男性0.0298‰,女性0.0252‰。各型白血病在50岁以后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近年国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中,白血病死亡率占第6位,儿童则占第1位。
    一、白血病的易患因素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资料表明,它的发病与病毒感染、遗传、物理及化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病毒感染:1908年有两位作者报道鸡白血病由病毒引起。此后,国外又先后分离出了猪白血病病毒、牛白血病病毒。人类白血病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此类病人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一种C逆转录RNA病毒,被命名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始粒细胞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此外,还有少数特殊类型的白血病。
    三、急性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起病较急,往往有发热、出血、贫血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相关脏器的表现,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损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成障碍。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绝大多数为感染所致,少数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可作为致热源,产生所谓肿瘤性发热。常见的感染部位有肺、口咽、肛、皮肤软组织,严重感染可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
    贫血:急性白血病出现贫血症状较早,随病情发展而加重,很多病人往往是因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促、多汗来就诊。产生贫血机现是由于:1.白血病细胞干扰幼细胞的代谢或者影响了幼细胞的生存环境,导致红细胞生存减少;2.低血;3.溶血;4.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出血:出血的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粘膜、鼻腔、牙龈,有些可表现为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导致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小板的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异常,白血病细胞浸润,严重感染等因素。
    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后,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1)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脾多数只有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或轻度坚实,多无触痛,肝功能常无明显损害。(2)骨关节疼痛:可以只有骨骼隐疼或者剧烈疼痛,肌痛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更为常见,胸骨压痛对诊断白血病有重要的意义。(3)其它:神经系统受侵,可有头痛、呕吐、眼底出血、意识障碍;皮肤受侵,可有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疹;心脏浸润可有心肌炎、心律紊乱、心衰;肺、胸膜浸润,出现咳嗽、咯血、呕吐、腹胀、泌尿系统受侵,可有蛋白尿、管型尿、浮肿。
    四、急性白血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临床上怀疑白血病的病人,血常规和骨髓象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经济、实用。有些病人对骨髓检查存在种肿顾虑,害怕对身体有损害,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骨髓检查只需抽取检少量的骨髓液,约1-2滴水的量,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通过骨髓检查能了解骨髓的增生情况、白血病的类型,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帮助。有条件者可做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和细胞培养。
    五、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急性白血病已成为当今少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化疗、诱导分化治疗、免疫治疗、骨髓移植、外周干细胞移植等。
    在众多的疗法当中,化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遵循早期、足量、联合、个体化的化疗原则,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化疗效果。急性白血病化疗可分成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继续治疗两大价段。
    1.诱导缓解阶段:是指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在临床上达到完全缓解,即临床症状消失,周围血象和骨髓检查恢复正常所需的时程,一般需1-3个疗程的化疗,经过这一阶段的治疗,白血病细胞从1010—1012(百亿至万亿个白血病细胞,肿瘤重约为1公斤)减少到108—109(一亿至十亿个白血病细胞),此时,感染、出血得到控制,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白血病细胞浸润消退,骨髓及外周血检查正常,但仍需继续治疗。
    2.诱导后继续治疗阶段:经过诱导阶段的治疗,虽然常规检查已正常,实际上,体内仍然有较多的白血病细胞,如果不继续治疗,使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到喘息的机会,通过不断的更新复制,病情多数在2-4个月内复发。因此临床完全缓解后需进一步治疗,只有经过多疗程的化疗,使体内白血病细胞不断减少,然后在体内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将残余的病理细胞清除干净,才有治愈的可能。这一阶段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庇护所”的治疗,所谓“庇护所”是指药物难以达到的地方,如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睾丸、卵巢等部位,这些部位易发生髓外白血病。预防髓外白血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方法,一般需要定期脊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者进行预防性的放射治疗。整个诱导后继续治疗阶段需2-3年。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将另一个(包括同卵双胎)或者自己的骨髓在病人接受大剂量的化疗或/再加大剂量的放疗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使骨髓再生长繁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骨髓来源较困难,技术、设备要求高,治疗费用较大,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上一个:大肠癌专题

    下一个:皮肤癌专题

Baidu
app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