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俗称“广东癌”。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儿童也可患鼻咽癌。
一、 病因和致病因素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EB病毒感染;
2.环境地污染及饮食习惯致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如抽烟、喜食咸鱼、腌肉等;
3.微量元素镍的含量增高;
4.血缘及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一定的家庭聚集现象。
二、 临床表现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常见的表现有:
1.涕血:为早期最常见的表现,尤其是在晨起时的回吸性涕中带血,应引起警惕。
2.颈部肿块,鼻咽癌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占40%,至就诊时约40-60%患者有单侧或双侧颈部肿块。开始多为无痛性肿块,活动,先发现于颌骨角后上、耳根下方,逐渐向中下颈扩散,甚至达锁骨上区。
3.头痛:约50-60%病人有头痛,常为一侧性。随着病情发展,头痛变为持续性,难以忍耐。
4.鼻塞:为肿物堵塞或局部伴发炎症所致。
5.耳鸣及听力下降:为肿瘤发生于侧壁或咽隐窝、咽鼓管开口附近所致。
6.眼部受损:表现为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眼球突出、复视等。
7.面部麻木或蚁爬感:为肿瘤及三叉神经所致。
8.随着病情发展,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累及咽旁间隙、颅底、副鼻窦等,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如嗅觉减退,张口困难或张口时下颌偏歪、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声嘶、呛咳及吞咽困难等,晚期病人肿瘤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
三、 诊断
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时,应及时到医院肿瘤科或五官科就诊,排除肿瘤存在;特别是颈部无痛性肿块者,更不能随便用“草药”外敷,以免因感染致皮肤溃破,促进病情发展,耽误治疗良机。
病人到门诊就诊后,应进行下列检查:
1.间接鼻咽镜:简便易行,可清楚观察到鼻咽部情况,发现有无可疑新生物。
2.纤维鼻咽镜检查:对咽反射敏感或咽部较窄或张口困难者,间接镜观察不满意者,用纤维镜检查不仅可得到显示,而且可观察到鼻腔后部的病变。
3.病理组织学检查:当鼻咽部发现异常肿物后,要钳取该处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症状和临床检查均有可疑,但一次活检未能发现肿瘤的病人,有时需作多次活检才能最后确诊。
4.影像学检查:
(1)鼻咽部CT扫描或磁共振显像(MRI):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X线检查:全胸片可子解双肺、纵隔有无异常征象;鼻咽侧位片及颅底片可了解鼻咽部肿物范围、颅底有无骨质受侵等。怀疑有骨转移者应照骨X光片,有条件者可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ECT)。
(3)腹部B超或CT扫描:可了解肝、脾、腹腔淋巴结等部位情况,排除早期转移灶。B超还可检查颈部淋巴结情况。
(4)血清学检查: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毒抗体(VcA/IgA,EA/IgA)水平多有增高,可作为辅助诊断,诊断治疗转归及追踪肿瘤动态变化的参考依据。
此外,还应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等。
四、 治疗及预后
鼻咽癌同其它肿瘤一样,能否治愈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当确诊患鼻咽癌后,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各种综合治疗的应用,鼻咽癌治疗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俗称电疗),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仅作为辅助治疗。放疗的射线采用钴-60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治疗,治疗范围包括鼻咽部的肿瘤和颈部的转移性淋巴结,即使颈部无转移肿块,亦要进行颈部的预防性放疗。放疗剂量为6000-7000cGY,在连续6-7周内完成。鼻咽癌的放射治疗疗效较好,特别是近20年来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例如CT扫描机、直线加速器、放射击治疗计划系统(TPS)、腔内后装治疗机等的临床应用,以及利用直线加速器开展X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简称X-刀),使放疗计划方案能更为准确,疗效更好,放疗反应减轻。目前各期鼻咽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早期病例可达80%左右。对于复发性鼻咽癌仍可采取放射治疗,且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五、 放疗注意事项
1.放疗前准备:除必须完成前述各项检查之外,为了减少射线的副作用,减轻反应,提高治疗的生存质量,应注意:
(1)口腔处理:加强口腔卫生,拔除金属牙,拔除残根龋齿,拔牙后需休息一周左右再开始放疗。
(2)戒除烟、酒;治疗头颈部感染病灶。
(3)对贫血、全身情况差者应加强营养,改善体质。
(4)对女性病例,如有合并妊娠者应先中止妊娠后再放疗。
2.疗中注意: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药物补充营养素。每日用温盐水冲洗鼻咽1-2次,如分泌物多或而稠浓性,可给0.5-1%双氧水或小苏打水冲洗,α-糜蛋白酶或抗生素溶液滴入。
(2)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口咽粘膜反应时给含漱药物漱口,给大量维生素B、C、E、鱼肝油等,严重的可输液抗炎。
(3)保护射野皮肤勿受理化刺激,防日晒及外伤,野内皮肤勿贴胶布、膏药,勿搽碘酒、红汞、酒精等,皮肤放射性干反应时更要注意减少磨擦,可给止痒剂如1-2%薄荷淀粉,痱子粉;湿反应要停止放疗,搽以冰片、蛋清、氢地油、兰油烃、康复新等。
(4)每周为患者全面查体并摆位起码一次,检查放疗计划执行情况和放疗反应情况,按病情需要修改放疗计划。
六、 治疗后护理及随访
1.定期复查,观察有无复发、转移和放疗后遗症,并给予适当处理。鼻咽癌复发约有80%发生在放疗后2年内,90%发生在3年内,故放疗后2-3 年内要频作复查;放疗后1年内最好1-3个月复查一次,随着距离治疗时间越长,复查间隔可逐渐延长至3-6个月一次不等,5年以上者可1年1-2次。
2.防治感冒及头颈部感染,以免诱发头颈 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和放射性脊髓炎。
3.注意口腔卫生,放疗后2-3年内勿拔牙,可补牙,以后如需拔牙亦应向牙医提供放疗既往史,以提起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常规在拔牙前后抗炎3-7天,以免诱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骨坏死。
4.保护射野处皮肤免受一切理化刺激,特别是曾经常规X线放疗,或曾有过皮肤温反应,遗有皮肤花斑样纤维变的,要注意切勿外伤,以免诱发放射性皮肤溃疡坏死。
5.婚龄育龄妇女避孕2-3年,待病情稳定起码3年后再考虑生育问题。
6.加强营养、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适当活动,锻炼身体如散步、早操、太极拳等。忌烟酒,勿过劳,尽一切可能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