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约80%—85%为鳞癌,15%为腺癌,3%—5%为腺鳞癌,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宫颈肉瘤、黑色素瘤等。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2岁。随着妇女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较10年前下降了20%。晚期癌症患者大大减少,治疗后生存率逐步提高。
一、宫颈癌的病因有哪些?
宫颈癌的病因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资料显示其发病与早婚、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早年分娩、密产、多产、病毒感染、经济状况以及种族和地理环境地等因素有关。
性行为、婚姻、妊娠:性生活过早、早婚及多个性伴侣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性生活过早(指16岁以前已有性生活)的妇女较18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妇女宫颈癌高出4倍;性伴侣的多少与宫颈癌患病的危险性成正比,有≥10个性侣者较≤1个性伴侣者的相对危险性高也有关系,男性伴侣多者和男性有性传播疾病者,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凡男性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曾患宫颈癌者,与其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调查显示宫颈癌患者50%有早婚史,多次结婚,多次足月妊娠也是一个发病因素。
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病毒有3种,包括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巨细胞病毒。从目前资料显示,90%以上宫颈癌伴有HPV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主要为16、18亚型。
此外,慢性宫颈炎、吸烟、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卫生营养状况差、营养失调如维生素A、维生素C的缺乏及微量元素的失衡均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二、宫颈癌分期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制定的宫颈癌分期,除宫颈原位癌外,可分为四期,其临床分期如下:
Ⅰ期癌灶局限在宫颈(包括累及宫体)
Ⅰa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镜下可见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为5mm,宽度<7mm。
Ⅰa1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Ⅰa2间质浸润深度3-5mm,宽度≤7mm。
Ⅰb临床可见了癌灶局限于宫颈,肉眼可见浅表的浸润癌,临床前病灶>Ⅰa2期。
Ⅰb1临床癌灶最大直径≤4cm。
Ⅰb2临床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期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Ⅱa癌累及阴道,无宫旁浸润。
Ⅱb有宫旁浸润。
Ⅲ期癌灶超出宫颈,阴道浸润已达下1/3,宫旁浸润已达盆壁,导致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除外)。
Ⅲa癌累及阴道已达下1/3。
Ⅲb癌浸润宫旁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Ⅳa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Ⅳb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
三、宫颈癌有哪些表现?
1.早期表现:早期宫颈癌常无症状,其表现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检查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还有些宫颈癌患者,由于病灶位于宫颈管内,宫颈外观亦无异常,更容易被忽略而漏诊或误诊。
2.阴道出血:年轻患者常主诉接触性出血,主要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出血量的多少取决病变早晚,以及宫颈癌生长类型,一般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出血量多,一旦破坏较大的血管,可引起致命的大出血;病变为外生型癌出血较早,出血量多,内生型癌出血较晚。
3.白带增多:白带呈白色,淡黄色或血性,当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时阴道流出大量脓性恶臭白带。
4.晚期症状:癌组织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如小便次数增多、小便急、大便秘结、肛门坠胀、腹部、腰骶部胀痛等;少数患者可发生肺、肝、骨、脑、皮肤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终末期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恶病质。
四、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性交出血或异常阴道排液,都要警惕有宫颈癌的可能,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并做一些辅助检查:
1.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该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易行、可靠有效,对宫颈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是目前国内外宫颈癌普查中首选的初筛工具。根据细胞学形态,将结果分为5级:Ⅰ级:未见非典型或异常细胞;Ⅱ级:发现非典型但无恶性特征细胞;Ⅲ级:发现可疑恶性细胞;Ⅳ级:发现不典型癌细胞,高度可疑癌细胞待证实;Ⅴ级:发现癌细胞,形态典型。一般细胞学Ⅲ级以上者需进一步检查。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能将病变部位放大6-40倍。通过阴道镜检查能清晰的看到肉眼不能看出的异常上皮和异常毛细血管,可用于检查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凡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Ⅲ级或Ⅲ级以上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在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3.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如宫颈活检阴性时,则应做宫颈管搔刮,刮出物送病检。对于反复检查未发现肿瘤者,则先抗炎治疗后,定期复查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还有一些宫颈良性病变均可引起接触性出血,在外观上难与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相区别,宫颈活检是唯一可靠的鉴别方法。
4.其他: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胸部X线照片、B超、CT、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肾图、淋巴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
五、治疗
宫颈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Ⅰa-Ⅱa期患者,Ⅰa1期用经腹全子宫切除;Ⅰa2期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此手术较全子宫手术范围大,子宫旁组织切除及阴道切除应多 2-3cm;Ⅰb-Ⅱa期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宫颈癌手术的基本方式,切除的范围更广,子宫各韧带及阴道至少要切除3cm以上,对于年青患者,尽可能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放射治疗:放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但由于放疗使卵巢功能受到破坏,阴道粘膜萎缩、粘连,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主要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宫颈癌的放疗包括腔内放疗和体外放疗,两者相结合使放射剂量合理分布,从而既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又可尽量保护组织和器官。腔内放疗多采用后装放疗,放射源主要使用192Ir。是将放射源置于阴道或宫腔内照射,主要治疗肿瘤的原发区,包括子宫颈、子宫体、阴道及宫旁三角区病变;体外放疗是用钴-60远距离治疗机或加速器进行盆腔外垂直照射,主要治疗盆腔转移区,包括宫旁组织(子宫旁、宫颈旁及阴道)、盆壁组织及盆腔转移区。手术前后可加用放疗。术前放疗,主要采用腔内放疗,多用于(1)宫颈肿瘤较大;(2)Ⅱa期阴道受浸;(3)粘液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4)病理分级Ⅲ级以上。而术后放疗,多补充手术不足,主要采用体外照射,适用于(1)盆腔或腹主动旁淋巴结转移;(2)血管及淋巴管有癌栓及手术不彻底。
化疗:宫颈癌的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术前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
六、预防
提倡晚婚、晚育、少育,积极治疗和预防性传播疾病;重视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如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月经异常,特别是绝经前后出现上述症状更应注意,及时就医;凡已婚妇女有条件者应1-2年妇科检查一次,没有条件者亦应3-5年检查一次;同时需积极治疗宫颈轻、重度糜烂,宫颈外翻、裂伤;及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黄 萍 杨 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