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
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临床上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2、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作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配伍常用于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羧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但二者不可置同一容器中,应分别滴注。氨曲南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此联用,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克雷白杆菌、普鲁威登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摩根菌等起协同抗菌作用。此种配伍尚有:青霉素+其他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链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其他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氨基糖苷类。其他感染,目前尚无可靠报道。
3、静止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四环素+链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米诺环素与链 霉素配伍用于布氏杆菌病。
4、静止期杀菌药与慢速抑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CoSMZ+氨基糖苷类;
5、其他各类抗微生物药物间的配伍
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平+万古霉素或头孢唑啉;磺胺类+甲氧苄啶。
6、其他药物的配伍
(1) 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配伍,抗菌效能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强,必须慎重。
(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K配伍,可减轻由于其强力抑制肠道菌群而致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缺乏。此外,还有磺胺类药物。
(3) 诺氟沙星与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合用,可减轻其引起的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四肢皮肤针扎感及轻微的灼热感。
(4) 两性霉素B与钾盐配伍,可减少前者引起的低钾血症。